0

      加载中,请稍后

      您的购物车暂无商品

      首页 资讯 成功案例
      盛世景资产管理集团揭牌仪式暨十周年庆典综述

      2016年10月30 18:00:00

       十月的北京,在连续的雾霾天之后,秋高气爽、美丽如画,如同老舍笔下“北平的秋天”。2016年10月28日至29日,天高云淡、盛世景蓝,盛世景资产管理集团揭牌仪式暨十周年庆典在雁栖湖畔APEC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前来参会的外部嘉宾有数位大学校长和学术界领袖、近90家金融机构负责人、40余家上市公司高管、(剔除上市银行后总市值近7000亿元,占整个A股总市值的1.5%)、近30家被投资企业老板、20多位超级LP,还有来自于美国、加拿大、以色列等地的国际合作伙伴,共计240多人,加上盛世景全体员工近160人,总共有400余人见证了这次盛会。整个活动包括商务会谈、欢迎晚宴、“资本市场与资产管理”高峰论坛、战略合作签约仪式、集团揭牌仪式暨颁奖晚会共五个板块。 “今天是盛世景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创立十周年的日子。”盛世景资产管理集团董事长吴敏文在10月28日的欢迎晚宴上介绍,“更加可喜的是,我们今天正式变更为集团公司(以下简称‘盛世景资产管理集团’)。这不仅是盛世景在雁栖湖畔举行的第四次盛会,更是盛世景资产管理集团更名后的第一次朋友圈大团圆。天道酬勤,原来这个天也包括天气。” 顾往昔,京城创业景行沙场,甲胄不解谱写华章。今朝更名树新帜,万象更新再起航。 400余人从全世界各地齐聚雁栖湖盛会,表达了对中国资本市场的期望、对资产管理行业的关注,朋友们对盛世景十周年的祝福,彰显了盛世景作为业界翘楚的凝聚力。“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此次盛会是一个重要里程碑,全体盛世景人与各界朋友们在此回顾过去十年的创业历程,总结得失、奖励精英,而盛世景更名为集团,则是吹响了向未来进军的号角。 以心相交成其久远,“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在28日晚的盛大欢迎晚宴上,世界各地的亲朋好友和合作伙伴欢聚一堂。湖南大学前副校长张强、中天能源董事长邓天洲、中国保信副总经理王哲、桂林三金副董事长邹洵等作为各方代表在晚宴上发表了感人致辞。作为吴敏文董事长大学时的金融专业老师,湖南大学前副校长张强女士热情洋溢地说,“敏文是1989年进入湖南财经学院,在读书期间他是一个非常有激情的学生。这种激情一直延续到他的工作和事业中,我有幸成为他的老师。无论是他的专业精神还是为人品质,都经常在我的学生中传颂,我为他感到骄傲。”中天能源邓天洲董事长表达了对盛世景的谢意:“我和盛世景是从2011年开始合作的,5年来我们从一家小公司成长为一家上市公司,从十几个亿的净资产,到现在150亿的市值。在这个过程当中,盛世景投了我们5轮,累计投资超过了30亿。在盛世景的帮助下,我们一直在成长。”吴敏文董事长的大学同学,中国保险信息公司副总经理王哲表达了朴素和真诚的祝福:“我祝敏文生日快乐、身体健康!因为我相信,只有团队核心人身体健康,才能带领盛世景沿着正确的道路快速向前,才能给每一位合作伙伴带来财富,才能为每一位员工实现自身的价值,创造更好的舞台。”    盛世景资产管理集团的股东、桂林三金副董事长邹洵在祝福时,回忆了双方合作的历程:“我们2010年就与盛世景开始合作,从合作变成了朋友,这个过程中,敏文董事长的为人处事方式,深深吸引了我们,所以在2012年年底,我们很荣幸地成为盛世景的股东。”    倾听亲朋好友的致辞之后,吴敏文董事长做了发自肺腑、感人至深的发言:“我之所以像打了鸡血一样披星戴月、不辞辛劳,是因为有这么多人与我同心同行,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十年磨一剑的恒心,迈步从头越的勇气 正是由于这种“永不言败”的精神,盛世景在过去十年里坚韧不拔、砥砺前行,十年磨一剑、今朝见锋芒。    从成立之初的北京盛世景投资管理公司,到后来的盛世景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再到如今的盛世景资产管理集团,盛世景已经站在了资产管理行业的前列。10月29日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前副总经理谢平、湖南大学校长段献忠、湖南大学前副校长张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等领导和老师与吴敏文董事长共同为“盛世景资产管理集团”揭牌。    在揭牌仪式上,吴敏文董事长表示,“我们用了10年时间,团队从2个人发展到今天的160人,未来我们一定会发展到更多的人,这支队伍必将会在中国资本市场留下自己的烙印,写下自己的辉煌。”从湖南大学到北京大学,从岳麓书院到未名湖,吴敏文在咄嗟之间重塑自我,终在燕园修悟脱缰。此次,湖南大学校长段献忠教授和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教授专程前来参加盛世景集团揭牌仪式,并先后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段校长说“通过敏文董事长干事业的激情,对社会发展关心的情怀,我更加了解了岳麓书院、湖南大学,为什么会培养那么多杰出的人才。我们湖南财经学院,为什么会被誉为金融黄埔。”“敏文董事长在湖南大学成立了一个2000万元的盛世景金融发展基金,立志要在他的母校打造先进的金融学科,湖南大学有这个决心在盛世景基金的帮助下,把我们的金融学科发展好。”段校长最后表示,他今天这个会开下来很激动,“我看到我们国家未来经济和资本市场发展的蓝图。”北大国发院是我国著名的国家智库,国发院下属的BIMBA项目是名列前茅的商学院。BIMBA的办学宗旨是“依国家智库、铸商界领袖”,盛世景投资的明星项目东方网力的董事长刘光也毕业于BIMBA,盛世景投资的步长制药的董事长赵涛更是首届EMBA的大师兄,几位师兄弟同在朗润园里书写了创业传奇,诠释了“铸商界领袖”的含义。更为巧合的是,步长制药于10月28日当天拿到中国证监会的上市批文,将于11月18日正式挂牌交易,预计总市值有可能到800亿,所以,2016年的10月28日对盛世景而言其实是四喜临门。    姚洋院长说:“敏文是我们校友里非常杰出的一位,他关心国家发展研究院的工作,在校友基金会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刚才听他介绍国发院是娘家,我想这是一个很高的荣誉。我希望我们校友走出去,有更多人像敏文这样既做企业,同时又关注社会,关注中国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这样的人才才是我们培养的目标。”他说“刚才敏文讲了很多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前景,我非常赞同他这样一个判断,中国资本市场,如果我们要看股权融资的比例,占到我们整个社会融资比例的3%不到,所以敏文说我们未来的10年,是大发展的10年,这个是完全对的。我们国家发展研究院,也希望加入这个进程。姚洋院长最后的总结与段校长不谋而合:“祝贺盛世景在过去10年的成功,也希望在未来的10年,盛世景能实现自己的目标,成为中国的黑石。”盛世景资产管理集团目前已形成了以私募股权、新三板、产业并购、策略投资和战略收购五大业务为主,覆盖一、二级市场的全产业链架构,以大健康、TMT、能源环保、先进制造、文化娱乐等为主要投资行业。   截至2016年第三季度,盛世景在管基金111只,认缴管理规模400亿元人民币,已与上市公司、地方政府、行业协会等合作发起设立16只产业并购基金,框架协议签约规模超过540亿。累计投资股权项目超过70个,已实现退出28个,参与近30余家上市公司定增,定增投资金额累计约90亿元。公司2015年净利润4.32亿,当年ROE超过55%。基于上述既有业绩,盛世景资产管理集团提出了未来的发展目标:打造成为公众化、集团化、国际化的一流资产管理机构。 以“黑石”为榜样,做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的传奇提到行业前景,“资产管理行业的未来是星辰、是大海。”吴敏文董事长对资产管理行业的未来信心满满。统计资料显示,2016年9月,中国有2952家上市公司,市值为8万亿美元,占GDP比重为66%;美国有4381家上市公司,市值为25万亿美元,占GDP比重为153%。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私募公募合计规模约16.5万亿人民币,私募行业规模在2016年9月份首次超越了公募,这是行业发展的里程碑。尽管如此,中国私募基金管理规模只有美国私募基金管理规模的12%左右,行业前景广阔。“随着GDP的持续增长,中国的经济一定会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中国的资本市场也将会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资产管理行业规模也将赶上甚至超越美国。”吴敏文董事长表示。志在成为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翘楚和标杆的盛世景,学习和奋斗的目标正是国际知名资产管理公司——黑石集团。对此,吴敏文董事长解释,行业龙头和标杆具有三层含义。首先,公司的商业模式能够经受市场的考验,真正为企业创造价值;其次,公司的投资业绩可以给投资人一个很好的回报,获得长期的信任;第三,公司应担当行业发展的责任,成为行业学习的榜样而不是质疑的对象,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也要获得监管机关的认可,这样,监管与行业才能形成良性互动。“只有具备上述三种基因和要素,才能成为整个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的标杆企业。”吴敏文董事长认为,“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的基石,投资机构和投资银行是资本市场的灵魂,中国需要高盛、大摩这样的投资银行,中国也需要黑石、凯雷、KKR这样的投资机构,引领行业的发展,提高市场的效率”!。如同黑石在美国资本市场塑造了诸多商业传奇一样,中国的资产管理机构也将会在中国资本市场,通过股权投资、产业并购等方式,通过一个又一个的成功案例,塑造一个又一个优秀的企业,从而提高中国资本市场的整体效率。“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巨大的空间,是激励我们共同前行、共同奋斗的无尽源头和动力。”吴敏文董事长动情地说:“盛世景全体同仁愿意与大家共同往这个方向努力,既是为了这个伟大的时代,也不辜负我们自己的追求,不负盛世,不负人生。” 硕果累累的商务会谈28号和29号的商务会谈充满了志同道合的友情,拼搏向前的正能量。    28日下午,吴敏文董事长与铜板街创始人何俊、桂林三金副董事长邹洵、高伟达副总经理高源、安控科技副总宋卫红、京颐科技董事长李志、华凌工贸CEO张军、亚夏汽车总经理周晖等企业家进行了商务会谈。10月29日上午,董事长吴敏文又与众多金融机构、产业资本的嘉宾进行了深入交流,有建银国际中国总经理程景东、中金公司执委会委员孙冬青、民生银行私行部总经理孔庆龙、比克电池董事长李向前、四川欣闻投资总经理尚怀宇、天诺财富董事长钟凯、巨龙管业董事刘汉玉、跨境通副总经理张金红、深圳通道电子董事长欧阳仁美、福建同仁文化董事长游晖、中天能源董事长邓天洲、恒力股份副总经理李峰、拓邦股份副总经理文朝晖、香江控股总经理修山城、重庆华商智汇传媒总经理谷斌、中国稀土行业协会秘书长马荣璋、广东省稀土产业集团副总经理曹玉涛等。整个商务交流达到了跨界融合的状态,高朋满座、气氛热烈。在各方嘉宾与吴敏文董事长进行交流的同时,雁栖酒店的冬暄厅正在进行盛世景特色基金产品的推介交流会,盛世景的精英团队讲解了几个独具特色的基金产品,包括新策略系列定增基金、策略投资项目平行劣后、新机遇基金平行劣后、新机遇系列跨境投资基金、军民融合产业基金等,引起来宾的广泛关注,集中交流之后,无论是会议厅内、还是冬日暖阳下的草坪,举目望去、各种私聊。高峰论坛:投资和金融界大咖纵论10月29日下午,“资本市场与资产管理”高峰论坛在雁栖酒店的海晏厅隆重召开。   盛世景资产管理集团总裁邓维为论坛致开幕词,他表达了对各位嘉宾的热烈欢迎,希望与会各方能够凭此良机碰撞思想、寻找商机。论坛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主题演讲,特邀中投公司前副总经理、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谢平教授做题为《中国金融改革展望》的发言,对中国金融改革趋势作出了五点展望;其后,北京农商行行长张健华做《商业银行如何把握资本市场的机遇》发言,指出商业银行面对挑战应当扬长避短、抓住机遇;中天能源董事长邓天洲做《产业资本如何借助资本市场腾飞》主题发言,指出产业资本应当与盛世景这样的资管机构深入合作实现共赢;星河世界董事局主席徐茂栋做出《产业互联网的淘金时代》主题发言,指出产业互联网将重构各行各业业态。   吴敏文董事长以《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的未来》演讲为主题收官,他指出中国资本市场必将快速发展,中国资管行业的未来是“星辰大海”。几位代表的主题发言引起全场与会人员的深入思考,为第二部分的专场讨论环节点燃了思想的火花。第二部分为吴敏文董事长主持的专场讨论,主题为“大股权时代:如何形成金融与产业的互动生态圈”。专场讨论分为上、下两个半场,对话嘉宾汇聚了各界精英巨擘,包括谢平教授、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黄益平教授、安信信托总裁杨晓波、天风证券总裁张军、民生银行私行部总经理孔庆龙、中国稀土行业协会秘书长马荣璋、西部证券总裁祝健、铜板街金融科技集团创始人何俊、哈工大机器人集团总裁王飞、浦发银行资管部副总经理杨再斌、同济堂董事长张美华、恒天财富总裁崔同跃等。各界嘉宾针对金融与产业互动生态圈建言献策,来自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和产业链条的各代表交流了观点,高潮迭起、金句不断。九大战略合作协议正式签署10月29日下午,盛世景资产管理集团与九大合作伙伴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将全场的气氛推至最高。这九大战略合作协议为:与Thiel Capital LLC 泰尔资本签署的《Thiel Capital LLC-盛世景海外投资合作协议》;与英飞尼迪集团签署的《英飞尼迪集团-盛世景跨境投资基金协议》;与中铁明珠投资集团签署的《中铁明珠-盛世景战略合作协议》;与浙商证券签署的《盛世景-浙商证券双创债承销协议》;           与中天能源大股东签署的《中天能源-盛世景新材料产业投资基金合作协议》;与同济堂签署的《同济堂-盛世景战略合作协议》;与西博思控股签署的《西博思-盛世景大健康产业基金协议》;与重庆华商智汇传媒有限公司签署的《华商智汇-盛世景文化传媒产业投资基金合作协议》;与广东省稀土产业集团签署的《广东稀土集团-盛世景战略合作协议》。   在签约仪式上,Thiel Capital LLC 泰尔资本的董事总经理Jack Selby说, “泰尔资本1996年创办,目前管理规模超过50亿美元的资产,投资了很多非常著名的企业,像Paypal、Facebook、LinkedIn、Airbnb。投资这些公司,不仅因为它们都在特别的领域,还因为这些公司都是一群不凡的人在领导。我们很愿意和盛世景未来有紧密的合作,在接下来的若干年,共同走向成功。我们也愿意帮助盛世景成为中国未来的黑石。”以色列英飞尼迪集团总裁兼创始合伙人Mr.Amir则指出,将以色列的高科技与中国市场紧密结合是英飞尼迪一直想做的事情。未来的十年是中国的十年,英飞尼迪愿意与盛世景一同迎接这十年。 庆典晚会:让荣誉和梦想华彩绽放29日晚上举办了盛大的十周年颁奖晚会,震撼的盛世景宣传片、精彩纷呈的员工节目、盛大华彩的文艺汇演展现了盛世景人蓬勃向上的风采,鼓舞了士气,提升了凝聚力。晚会将节目演出、颁奖仪式和特别环节融为一体,按照“讲述故事、诠释理念、凝聚力量”的思路,创意了“序—百川入海”“启航、乘风、化境”三个篇章和尾声“山高水长”等五个部分,勾画了“启航出海、乘风破浪、收获归航以至化境、欢欣鼓舞遥望未来”的叙事线索。...

      天楹环保能源反向收购科健成功上市

      2014年05月05 12:00:00

       2014年5月5日,中国证监会下发了《关于核准中国科健股份有限公司向严圣军等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的批复》(证监许可[2014]447号)文。批复中明确核准中国科健股份有限公司向严圣军等天楹环保的全体股东发行378,151,252股股份购买相关资产,并非公开发行不超过59,642,147股新股募集本次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配套资金。  同日中国证监会下发了《关于核准严圣军及一致行动人公告中国科健股份有限公司收购报告书并豁免其要约收购义务的批复》(证监许可[2014]448号)文。核准本次收购报告书并核准豁免要约收购义务。  以上批复标志着江苏天楹环保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反向收购的形式成功借壳上市。 中国天楹严圣军:环保新能源路上的追梦人、科技创新路上的掌舵人 1997年,怀着对环保事业的一腔热情,中国天楹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严圣军创办了海安县赛特环保设备制造厂。建厂之初,他就十分重视综合竞争力,把科技创新当作头等大事来抓。2011年5月,公司变更为江苏天楹环保能源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4月,通过反向收购的形式成功借壳中国科健股份有限公司上市;2014年6月19日,上市公司正式更名为中国天楹股份有限公司。  对中国天楹来说,严圣军无疑是成功睿智的“领头羊”。在他的带领下,中国天楹发展规模不断壮大,业务不断拓展,现已涉及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环保装备制造安装、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LED光电、生物医学工程等五大产业板块。  垃圾还能发电?不少人对垃圾嗤之以鼻,严圣军却从中挖掘出了“宝藏”,发现了商机,并将触角延伸到了全国各地。2007年,公司投资建设启东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开创了城市生活垃圾统筹处理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的先河,该项目被江苏省住房与建设厅评为“2010年度省建设领域科技示范工程项目”。公司现已有江苏如东、启东、海安和福建连江等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投入运营,日处理规模已达2750吨。正在建设和筹备建设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6个,分别位于山东滨州、吉林辽源、吉林延吉、黑龙江牡丹江、如东三期和海安二期。项目建成后,年处理垃圾量将达300万吨,年节约标准煤2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60万吨,垃圾减容率95%以上,节能减排效果明显,将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不断开拓垃圾焚烧项目的过程中,严圣军意识到,只靠设立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不能根本解决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现状,只有掌握核心技术,吸收消化国外的先进技术,使其设备适应中国的垃圾组分,才能真正满足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需要,也才能真正使中国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之路越走越宽。严圣军带领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等高校毕业的博士组成的公司技术研发人员团队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对国外公司的CFB烟气净化、改良半干法脱酸等技术进行集成,潜心研发,同时开展自主创新研发,实现了垃圾焚烧炉、节能塔、除尘器、石灰石河活性炭给料系统、碱液喷射等关键设备的自主制造,取得了焚烧装置、脱硫净化、脱酸反应、渗滤液控制等垃圾焚烧发电成套装备技术方面的13项专利。自主开发的“单元模块化大型生活垃圾焚烧炉”被国家科技部列入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实现了该领域核心设备和关键设备的国产化。  环保的形式不是单一的,环保的领域也不是唯一的。于是,严圣军把目光投向了LED新光源、新材料领域,成立了江苏天楹之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专注高科技LED发光体研究,产品系列已扩展到LED商业照明、民用照明等通用照明,以及地铁、运动场馆、机场等大空间特种照明领域。  科技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内驱动力。为了让LED散热材料的生产研发立于行业“鳌头”,严圣军配备了一支近20名博士组成的科技创新团队,并建有博士后工作站。公司与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复旦大学等名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实现了产学研的强强联合。目前,天楹之光已经建成国内和国外两个销售网络,拥有国家专利近100项,并成为LED室内产品、LED户外产品技术国家标准起草单位。 在严圣军的领导下,中国天楹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获得2013年中国最具潜力企业称号,公司近三年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达到35%,成立的江苏省废弃物焚烧发电及装备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被江苏省科技厅认定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严圣军董事长被海安县委、县政府评为海安县“十大科技兴企企业家”称号、被聘为“江苏海安高新区创业导师”。 ...

      中加总理双边会谈,见证中天能源签约事宜

      2016年12月08 12:00:00

      根据协议,在中天能源已投资4亿加元(约20亿人民币)基础上,中国建设银行对中天能源又提供6亿加元(约30亿元人民币)融资,支持中天能源收购运营加拿大Long Run油气田项目。中天能源董事长邓天洲先生、Long Run首席执行官William E.andrew先生及加拿大多伦多分行行长孙念北女士出席仪式并在合作协议上签字。据悉,当日两国企业在渥太华国会大厦签署了四项投资及合作协议,双方旨在能源、养老、健康等领域建立投资合作关系。     中天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在清洁能源领域专注打造天然气全产业链的专业运营企业(简称“中天能源”,股票代码:600856)。    公司主营业务分为三类:一类为天然气(CNG 和 LNG)的生产和销售,包括CNG加气母站、CNG加气子站、LNG点对点工业客户及LNG液化工厂等;一类为LNG接收站投资建设及运营;一类为海外油气资产开发运营。    公司各类子公司34家,总资产123.68亿元,市值近130亿。    公司目前已建成以武汉为核心的CNG生产和销售网络,以青岛为核心的天然气及新能源设备制造产业基地,以浙江、湖北、江苏、山东、安徽等地为基地的天然气分销网络,并由天然气中下游利用端向上游资源端延伸,投资运营境内液化工厂、LNG接收站及并购海外油气资产,天然气全产业链已经形成。从纳斯达克退市4年之后,青岛中天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天能源”)通过借壳方式再度征战资本市场,壳资源是长春百货大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长百集团”)。如若成行,长百集团将转型成以天然气生产和销售为主营业务的能源类上市公司,届时公司的”掌舵者“也将易主自然人邓天洲和黄博。停牌数月之后,长百集团重大资产重组方案于4月11日“撩开面纱”,根据方案,长百集团以其全部资产和负债作为置出资产(预估值约为2.6亿元),与中天能源100%股权(预估值约为22.6亿元)中的等值股份进行置换,资产置换差额部分,将由长百集团以6.63元/股的价格发行股份购买,发行规模约为30165.91万股。与此同时,中天能源实际控制人邓天洲、黄博以7.5元/股价格协议受让合涌源投资所持有长百集团2000万股股份,两人各受让1000万股。在上述方案基础上,长百集团还将配套融资不超过7.5亿元,用于中天能源下属全资子公司拟投资建设的“安山镇50万立方米/日液化天然气工厂项目”、“江阴液化天然气集散中心调压计量站及配套管网项目”等项目。资料显示,中天能源主要从事天然气(包括CNG和LNG)的生产和销售,及开发、生产和销售天然气储运设备和天然气汽车改装设备等业务。目前已建成以武汉为核心的CNG生产和销售网络,以青岛为核心的天然气及新能源设备制造产业基地,以浙江、湖北、山东等地为基地的天然气分销业务网络。作为一家清洁能源提供商和运营商,中天能源可谓“质地”优良,2011年至2013年业绩一直呈增长态势,公司3年净利润分别4785.46万元、6135.20万元、7915.38万元。...

      爱康科技5年IPO,10年市值超过150亿

      2016年04月28 11:13:15

            笑言“人生不差钱”的邹承慧,如今领帅一支年轻团队,只为梦想和情怀而奋斗。自2006年创立爱康至今,他带领集团凭借四大核心业务,发展成为新能源行业位居龙头的综合供应商与系统集成商。他的最新目标,是赶搭“绿金时代”的产业顺风车,融合金融与互联网,引领爱康成为中国最大的太阳能电站运营商,以及力推太阳能智能化的新能源互联网运营商。顺势而为的创业       “从来没有哪个时代像现在一样,世界变成村庄,信息畅通无阻;也从来没有哪个时代像现在这样,创业故事不断,企业英雄辈出。”邹承慧喜欢如是定义爱康集团的诞生背景,他常说,成功或许没有标准公式,但契合时代脉搏、顺势而为的探索,总有很大机会获得命运丰厚的奖赏。       1997年,从湖南大学经济信息管理系毕业的邹承慧,顺应当时的分配政策,进入中国农业银行江阴支行信贷科工作。“金饭碗”虽好,但施展空间有限,2001年,他跳槽主营铝材的江阴海达集团,主动向领导请缨,代表海达从零探索当时刚刚兴起的B2B(Business-to-Business,企业对企业的电子商务)业务。       次年,邹承慧创立海达国际贸易部,自任总经理。那是一段辛苦却激情燃烧的岁月,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他马不停蹄跑了全球九十几个国家,架设起触角广布的B2B业务版图,不仅推动集团的年出口额,从150万美元飙升至3000万美元,业绩居B2B国内同行业首位,更将由自己命名的海达铝制品外贸品牌,做到全球同行业第十七名。        邹承慧的名字,渐成领域内的“金字招牌”,他当时最大的梦想,是带领海达赶超美国、俄罗斯等铝材“大佬”。创业,并不在计划之内,直到2005年,一切开始有了变化。当年,有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领军人之称的施正荣,带领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在美国纽交所上市,以23亿美元身家登顶中国新首富。报道铺天盖地,被这则新闻深深“刺激”的邹承慧第一次意识到,原来首富并非站在神坛之上,他就在无锡,在自己“家门口”。更令他兴奋的是,首富的生意与自己推广的铝材直接相关,换句话说,自己已经参与到太阳能庞大的价值链体系中,而且有很大晋升空间,一股空前的创业热情被点燃了。       机会紧随其后。正是2005年,德国、日本等地的太阳能行业蓬勃发展,日本大型太阳能电池企业——住友集团,准备将电池板铝合金边框生产线转移到中国,以满足日益膨胀的供货需求。该公司最主要的大客户之一,是当时世界太阳能电池板龙头企业夏普公司。住友集团的日方代表找到邹承慧,开门见山地说:“住友是海达多年的老客户,我们很了解你,也看好你,你愿不愿意跟我们合作?”       尽管对创业跃跃欲试,但审慎的邹承慧,没有马上接受这项提议。理由是:“第一,我没有制造与质量控制的经验。第二,我的钱不够多。”日方代表笑着说:“这些都不是问题。你没有制造经验,我派12个工程师给你;你没资本,我借100万美金给你。”“那我就试试!”邹承慧不忍心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点头应允。       2006年3月15日,天下着小雨,由邹承慧当家(个人持股51%)、与日方合作创立的爱康太阳能器材有限公司举行了开业仪式。那一年,邹承慧32岁,他是团队统帅,也是团队中最年长的人。       公司起步初期,应海达集团老板的挽留,邹承慧继续将主要精力投放在海达,并指派了一名副总经理监管理爱康的生产运作。     这种隔空坐镇的模式注定不会维持太久。     2006年爱康成立当年,会计向邹承慧“报喜”说,公司盈利650万元人民币。但随后的对账出现问题,新请回的财务总监将结论改为“报丧”——公司亏损700万。       邹承慧无法接受这样的结果:“我统共才600万本金,这岂不是亏得资不抵债了!”那天晚上,他独自在宾馆了开了一间客房,坐在床头哭了一个小时。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咂巴着泪水的滋味,他得出结论——在于自己没有亲自上阵。      第二天,邹承慧向海达老板递上辞呈。       2007年开年,他专注执掌爱康,每天凌晨3点钟上班,关注行业动态,紧抓生产流程,半年后,公司扭亏持平,又过了半年,实现盈利。“那一整年,我总共赚了1500万元人民币。有人说,年轻人资历不够,难成大事。可英雄不问出身,更无关岁数,关键是我们有没有决心、有没有方法把我们的事业做好。”       随着公司各项业务陆续步入高速增长轨道,邹承慧的梦想边际也不断延伸,他决定把心中的那盘棋下得再大一点。三次改变命运的转型       纵观爱康的发展轨迹,一个醒目的特点在于,每当整个行业陷入危机或低谷期时,爱康总能逆势而进,实现重大突破。“秘诀在于,我们总能嗅出先机,适时进行关键的战略转型。”在邹承慧看来,老板必须成为站在企业最前沿的风险管控师,唯有如此,才能带领团队不断晋级。南通型材车间组件全自动化生产线       2008年,也就是爱康实现扭亏为盈后的第二年,邹承慧希望乘借当时的PE(私募股权投资)风潮,为集团引入资本助力。        雷曼兄弟公司(LEHMAN BROTHERS)闻讯赶来接洽,对方代表问道:“你想要多少钱?”邹回说:“我想要500万美金。”对方摇摇头说:“哦!你要的太少了!我们雷曼兄弟公司做生意,从来都是2000万美金起。你这么小的生意没意思。”邹承慧听了也跟着摇了摇头,他心里想,当时的爱康企业估值只有3.2亿人民币,自己哪能消化得了2000万美金的庞大投资?        事情就这样搁置下来。不曾想,这次会面的一周后,雷曼兄弟公司突然宣布破产倒闭。邹承慧全神贯注地看着网上的新闻,他心里没有一丝嘲讽,反而被一种强烈的直觉紧紧揪着。他对身边人说:“雷曼倒闭,金融危机要开始了,我们明天开会。”        第二天,会议从早上一直进行到傍晚。会上,邹承慧宣布了三件大事:其一,金融危机来了,爱康要寻找“棉被”越冬,引入强势资本助力;其二,要防范风险,对所有的跨国生意进行更细致的风险管控;第三,全体团队成员要继续艰苦创业,集团将强化人才培养。会后,爱康将原本计划引入PE的数额翻了一倍,一举拿下江苏高科技投资集团7800万人民币的投资,这也是江苏高投当年全数的PE额度。在全球经济跌入寒冬的2008年,披着这条“棉被”滚动着更大生意的爱康,一切都欣欣向荣。        最重要的是,得益于当年全速开拓的海内外市场布局,集团如今当家的“太阳能电池板铝合金边框”销售量全球第一,占国际市场份额20%以上。此外光伏安装支架的业务量也位居全国首位,年产能可达4GW。        进入2009年,金融风暴势头渐弱,全球经济回暖,邹承慧又主持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他说:“眼下全国有这么多资金涌来救市,今年是2009年,3年后的2012年,将迎来还本付息的高峰期。那一年,会爆发债务危机。”于是在会上,邹承慧明确了全新的战略目标——爱康在2011年必须上市!        “这不可能。”与会者当即提出质疑。大家的顾虑其实不无道理,按一般逻辑推算,2006年成立后亏损、2007年至2009年三年盈利的爱康,面对刚刚启动的股改,几乎来不及完成2011年上市的准备动作。        然而这丝毫不能动摇邹承慧的决心。他说:“你们不要问我为什么,也不要和我争辩。2010年12月31日之前,我们必须把全部材料上报证监会。这是分秒必争的事,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会后,爱康火速联络安永等世界一流的第三方公司合作,辅导企业进行上市导向战略规划,同时进行财务辅导、行业细分领域研究并设计募投方案。那一刻起,邹承慧带领团队开始立于上市公司的高度梳理全盘运营,这种与证券市场接轨的前瞻理念,力推爱康领先许多同行铸就起国际化企业格局。2011年8月15日,爱康科技作为国内首家太阳能配件公司正式在深圳交易所中小版挂牌上市        2010年12月31日下午4点30分,爱康作为当天最后一个叩响证监会大门的企业,如期提交了申报材料。这中间的种种挑战与周折,邹承慧没有多提。2011年8月15日,爱康集团旗下江苏爱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股票代码:002610)。        2012年,债务危机“如约而至”。爱康在邹承慧的布控下再次化危机为转机,平顺度过了那段令许多同行举步维艰的日子。“那一年,很多公司倒闭。如果爱康没有在2011年上市,2012年我们肯定也扛不过去。”他说。        手握上市后募集的8.7亿元人民币现金,邹承慧开始思忖集团的战略转型。凭借敏锐的商业嗅觉,他意识到仅仅依赖铝边框、光伏支架等太阳能配件制造,集团的业务模式过于单薄,抗风险能力有限,应该朝向下游进行电站开发。       2011年下半年,爱康收购了青海蓓翔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80%的股权,正式进军发电市场。这是集团历史上第一次至关重要的转型,作为集团开拓光伏太阳能终端应用领域的成功尝试,该次收购令爱康从“配件制造商”一举跃升成为“电站投资运营商”,打开了一条全新的产业通路。        “发电是我一直想要做的事!”邹承慧脸上,满是圆梦的欣慰笑意。投身光伏产业多年,他一直忧心于中国部分偏远地区的“用电难”状况,并立志为改善局面贡献一己之力。        特别是蓓翔公司所在的青海省,许多以牛羊畜牧业为生的少数民族村民,因为缺电,生活与现代都市隔着难以逾越的高墙。邹承慧记得,当地一座大山深处的小村里,几块简易的太阳能电池板,只能支持最高5瓦的照明,遇到阴雨天,整个村子都是黑的。有人好不容易买了个手机,为充电,必须每隔三天驱车5公里赶到山下的村子找人帮忙,至于冰箱、电视、洗衣机这样的“耗电大户”,就更加遥不可及。2012年,青海25MW地面电站项目       “如果爱康可以深耕光伏发电产业,将更多成熟的电站系统植入这些偏远地区,不仅可以为集团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更可以变革当地人的生活方式。”怀揣强烈的使命感,邹承慧带领集团一路在光伏电站领域“排兵布阵”。至2013年,爱康已成为中国最大的非公有电力企业之一,地面电站及分布式电站业务覆盖华东、华中、西南、西北、东北等区域。       除自有电站外,爱康还积极拓展电站代运维业务,现今已拥有总计10GW的超大规模电站运维能力。“未来两年,我们的自有电站持有量将超过3GW,并进一步拓展代运维能力,全面参与电力行业竞争,领衔A股。”邹承慧说。       随着集团在电站领域的持续布局,善于价值整合的邹承慧,又有了新的计划。“电站不是静止存在的事物,它需要日夜不间断的运营维护。这部分工作在初期被爱康外包,但如今是时候自力更生了。同时,由于电站所辖的土地面积是固定的,在电站投入运营后,我们应努力拓展土地范围内的其它附加投资,实现增值效益最大化。”       秉持上述理念,爱康于2014年摆脱单纯的电站投资,建立起以电站为核心,兼具投资、运营及总包服务的业务集成模式,并衍生出农业种植、畜牧饲养等一系列附加产业。这成为爱康集团第二次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转型,由此,邹承慧带领集团全面深耕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强化行业竞争力。       截至2014年,爱康集团资产突破100亿元人民币。集团下辖50多家子公司,现有员工4500多人,在江苏、北京、青海、新疆、辽宁、日本等国内外城市均设有业务分支机构,客户遍及全球。        路越走越宽,一些赚快钱的机会纷纷找上邹承慧,但他无一例外地统统拒绝了。“爱康坚决不蹚这趟浑水。”行走业界多年,他亲眼看到许多同行企业,最初也怀揣壮大光伏、改善民生的雄心壮志起家,却中途迷失于房地产、期货炒作等高额利润的召唤,最终在2008年金融危机猛烈的冲击下,大厦倾颓,全军覆没。“爱康的愿景,是发展绿色能源,建立美好家园。未来,我们会持续放大主业规模,并致力于打造新能源产业生态圈,让光伏太阳能紧跟时代趋势,与更多产业接轨,实现共赢。”        基于此,2015年,邹承慧率领爱康启动了聚焦“能源+互联网+金融”的第三次重大战略转型,在集团新能源优质资产的基础上,实现能源与金融领域的服务创新。前者力求开拓电站检测、评估、运维管理等业务的智能化改造;后者包含普惠金融、碳金融的开发,并通过串联各个金融环节,实现产业链上的成本最低化。        怀揣更高远的蓝图,平均年龄不超过28岁的爱康团队,再次起航。爱康团队大有可为的“绿金时代”       在邹承慧看来,爱康的第三次战略转型势在必行。首先在能源领域,集团遍布多地的自有电站及代运维电站,已经铺成一张彼此相对独立、又聚合产能效益的“大网”。一个新的需求应运而生——有什么方法,可以让管理者在总部对全盘电站的运维动态一目了然?       基于此,爱康在新能源行业率先提出建立、并亲身示范了基于光伏电站的IBS系统(Intelligent building system,智能系统)改造。        “在上一轮战略转型中,爱康明确提出要开创业内领先的电站代运维管理服务,目前拥有10GW超大规模电站运维能力。”邹承慧说,如此大的业务体量,唯有依赖智能化系统方能有序开展。        “几个人,几条狗,脏了毛巾擦一擦”,这种听起来颇有调侃意味的描述,却也是对传统电站运维的真实写照。邹承慧说,基于光伏电站大多设立于远离城市中心区、光照充足的偏远地带,交通异常不便,难以支持依赖纯手工作业方式的运维人员“每天跑一个来回”,因此电力系统一旦出现任何问题,运营方注定后知后觉,维修服务也难以在第一时间响应。       为改写这种现状,爱康在“能源+互联网+金融“战略的引导下,责成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全新打造了一套可视化智能解决方案,并在爱康集团张家港总部专门开辟了云端集控中心,全力打造属于爱康文化的电站营维集控系统。       “目前,爱康营维集控系统在大部分电站上已经实现数据接入,现阶段正在展开相关数据的比对测试及验证工作,同时我们对于营维系统平台给出了一系列修改意见,2015年底将真正实现爱康已并网电站的全面接入及系统平台初步升级,2016年实现集团旗下新建电站的100%联网。”在邹承慧眼中,未来的电站运维将是高效而有趣的:        在巨大的营维集控系统屏幕上,爱康遍布全球各地的每座电站都可以在全球地图上一目了然的呈现,集团所有电站的KPI指标分布四周,您可以对爱康所属电站运行数据、发电效率、运维工作完成情况等等作全面了解。爱康营维集控系统基于云端架构数据存储及处理,各电站采用加密无线和网络专线方案对接总部云端中心,实现了数据安全传输、长期存储、快速处理,数据采集设备将收集到的环境数据、电站设备数据等等实时上传云端服务中心,经逻辑运算处理每5分钟就自动上传至集控中心,及时展现电站各项指标。2013年5月8日,全国政协副主席、民建中央常务副主席马培华一行参观爱康绿色产业园2013年7月10日,国务院参事、秘书长石定寰参观爱康工厂       爱康营维集控系统实现故障自动报警、低效工作单元判别、离散率分析等等超强功能,当监控人员一旦发现电站异常状况,立即进行内部问题锁定并得出解决对策,通过集控中心调度平台快速与电站运维人员联系并指导进行现场问题处理,在此过程中利用无线方案的手持设备,总部监控专家可与现场运维互动,实现电站远程智能化运维,真正实现电站运维的可监、可控、可视、可调。       此外更值得一提的是,这套营维集控系统将提供电站除尘的最佳时间点。众所周知,扬尘、雾霾等恶劣天气对太阳能发电的效率影响很大。但老式除尘,基本靠运维人员手摸电池板判断除尘周期,此外,电站运维商还需要支付保洁人员工资,并可能涉及远途运输大量的清洁用水等等。没有人测算过,这样的一次除尘,与提升的发电效能相比,究竟是值得还是不值得。“爱康电站智能营维集控系统上线后,将通过科学计算,确定除尘日期,并摊算具体的除尘成本,最终给予业主最佳的组件清洗时间点。此外,集团也计划将新能源电站开发、建设、投资、运维等一整套流程打包成个性化解决方案,对外输出。”邹承慧说。       除能源领域的智能化升级外,在爱康的第三次战略转型中,借力互联网的金融创新服务,当属另一大核心亮点。       “让高大上的新能源变成睿智的屌丝。”是邹承慧为此次金融战略凝练出的核心“导语”。在他看来,光伏产业属资金密集型行业,其捆绑的金融属性本就很强,然而受制于行业门槛的束缚,普通公众长久以来实难参与其中。因此,拓展普惠金融才极具现实意义。2015年,爱康于上海筹建金控集团,迈出普惠金融业务第一步——打造名为“绿电宝”的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        通俗来说,“绿电宝”是一个规范、安全的网络金融投资平台,它一边连接普通市民,让他们以超低门槛,参与分布式电站投资,享受发电红利;另一边,连接把屋顶“交出来”进行分布式发电的业主,由平台运作众筹资金建设分布式电站,不仅支持业主全部的日常用电,多余的电量,还可享受并网后的卖电分成。        更重要的是,这种破除行业壁垒的创新型投资方式,解决了分布式电站长久以来的融资难题。       “光伏产业传统的融资渠道相对单一,特别是分布式电站,大型发电集团无暇顾及这样散落的小生意,而拥有各类屋顶的业主,又无力从银行获得几百万人民币的贷款。爱康打造‘绿电宝’,不仅希望实现行业内的‘全民投资,全民分享收益’,更希望化解供应链上的融资弊端。”邹承慧说,爱康已经在赣州与国有企业合资成立了一家江西省最大的融资租赁公司,目前运营质量稳定;且在上海自贸区,亦持有一家实力雄厚的融资租赁企业。以市场为导向,持续优化创新       但截至目前,爱康未就“绿电宝”开启相应的媒体宣传,邹承慧主张,先闷头把基础工作做好。       “如果这种商业模式并不成熟,或者经由验证将给投资者带来极大风险,那么我们宁愿放弃。涉及到老百姓的钱,首先要保证安全性,这也是我们永远摆在第一位置的着眼点。虽然光伏电站自有的担保措施本身就比较充分,拥有财产险、光伏质量险、发电险等多重保障,但我们仍然要将绿电宝的基础工作做到位,将投资风险降至最低,然后再对外推广。”正因如此,爱康目前尚未推出成形的理财产品,但很快会进行有关绿电宝的小规模测试。在邹承慧的时间表上,如果一切顺利,绿电宝将于2016年正式面对公众亮相。        与此同时,在资本市场与政策条件日趋成熟的前提下,爱康开启了光伏电站的资产证券化之路。其模式为:光伏电站持有者将电站收益权转移给券商等特殊目的实体(SPV),再由SPV以证券形式销售给投资者。籍此,电站持有者拿到了用途不受限的现金,投资者获得回报,而SPV则得到可产生稳定现金流的优质资产。       “我们会将电站现金流的80~90%让渡给资产证券化优先级投资者,即使年景不好或发生特殊事件,爱康还可以从上市公司给投资者做差额支付,将投资者的风险降到最低。”邹承慧说。此外,爱康希望参与普惠金融投资的公众,在获得资金收益以外,还可以获得有益身心健康的环境收益。因此集团已经通过先期的一系列点式布局,收购控制了行业内几家从事碳权(CCER)开发、碳咨询等业务的优势企业。       “碳交易市场分两个部分:配额市场和自愿减排市场,其中配额市场是控排企业间的交易,自愿减排市场是控排企业和以光伏风电为首的自愿减排单位之间的交易。我们力推碳权开发,计划与一些金融机构及交易所达成实际的碳资产买卖关系,享受实际收益,共同倡导节能减排的绿色生活方式。”邹承慧说。      未来,爱康致力于投资全国5%的太阳能电站,成为国内最大的太阳能电站运营商,以及力推太阳能智能化的新能源互联网运营商。“如果国家政策允许配售电分离,爱康下一步的规划,还包括开发智能化的储电系统和售电系统,建立从电站开发、建设和运维管理,到储电、售电、直至互联网金融投资的一体化战略布局。目前,爱康已经就投资设立售电公司进行了公告,拟自筹资金16亿元人民币分别在上海、青海、甘肃、内蒙古设立4家售电公司。”邹承慧说。       他笃定,光伏产业在未来30年内会高速增长,特别是2020年十三五完成时,非石化能源比例将占据中国电力能源比例的15%。“这里面大有可为!中国正迎来全民参与的‘绿金时代’,绿色产业与金融、新能源的深度融合,正爆发出无可限量的潜能。谁在绿金时代里领航,谁就必然成为新一任创造者与规划者,聚焦目标,也承担责任。这是爱康的梦想,也是团队长久以来立足业界的情怀,我们,义不容辞。”邹承慧最后说。 ...

      上市十年 新东方蜕变加剧

      2016年09月08 12:00:00

      北京时间昨天晚上(美国东部时间2016年9月7日早9点30分),纽交所将会为新东方响起钟声,9月7日正好是新东方集团上市第十年。    不过,带队去敲开市钟的是新东方的CFO杨志辉,原本一同前往的新任CEO周成刚因护照问题耽搁了行程。而在9月初卸任CEO并担任董事会执行董事长的俞敏洪,他这一天的日程是出席国内某教育论坛并演讲。9月初,俞敏洪还在微博话题#相信未来,斗战新大一#中和大一新生互动,并携新东方名师为新东方在线强推的“99网络学习节”录了首歌。(新东方上市10周年敲钟)    虽然这是新东方登陆公开资本市场的第十年,却已经是新东方这个老牌机构诞生的第23个年头。7月底披露的2016财年财报显示,新东方年度营收实现近100亿元,与此同时,16岁的新东方在线(迅程)也向新三板递交了挂牌股转说明书。    “当初我们新东方去上市的时候,每四股合一股,加起来发行价只有15块钱,意味着每股四块钱都不到,现在44块钱多一点,刚好翻了十倍,”俞敏洪昨天在论坛上说。    在这个特殊节点,这一系列的变化交织揭示着新东方筹谋已久的一场蜕变。    作为中国民办的老牌教育机构,作为最早探索VIE架构并奔赴美国上市的教育公司,2006年新东方赴美之举开启了此后5年教育的中概股赴美上市潮。    与国际投资者共舞10年,对于谋求公开渠道融资的新东方而言,客观地说,有机亦有危,有经验也有教训,直到今天,新东方依然在寻找自身发展和资本利益之间的平衡。  (2006年新东方上市纪念)    1.金融海啸    第一个危机时期是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的肆虐,身处看似波澜不惊的教育行业,新东方却不得不直面管理架构重整、扩张隐患的处理和股价不稳的风险。    在彼时的一次采访中,时任董事长兼总裁的俞敏洪坦言,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四地的分校经济效益最好,保持着20%以上的增幅,但金融危机对新东方的影响确实是客观的。少儿英语培训市场依然在快速增长,成人英语培训会受一些消极影响。    “英语培训是新东方的核心竞争力,但对于新东方来说,‘全教育’一定是方向。这是持续发展、均衡提升的客观要求。”如果回过头来再看这句话,作为新东方新尝试的K12业务在当时是抵御金融风暴的武器,也是10年之后贡献了新东方营收半壁江山的重点业务。2016财年,新东方K12业务(泡泡少儿英语、优能中学等)的总营收同比增长32%,入学人数同比增长39%。    2016财年营收同比增36%至33.4亿元、净利润同比增46%至8.7亿元的优能中学,前身是2001年成立的新东方高中英语部。在上市后的2007年底,新东方谋划以优能品牌发展中学生市场。2009年年初,优能中学在装修后的北京新东方学校有了独立的教室。新东方高层在2014财年分析师电话会中开始突出强调优能的业绩,这一财年,优能收入已占全财年总营收的23%。    从上市之前到上市后,新东方内部从最初的分区管理方式,变成到垂直管理,后又变成矩阵结构,尤其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在分校管控的敏感问题上,新东方有意识地强化“权利上收、中央集权”。    虽然分校依然保持着较高权限的经营权、财务权,但超过预算的支出,要上报总部审批,人事权方面,分校校长对主要干部的聘用要经过总部报批。预算外的决策都要总部决策,重大决定都由集体做出。在2009年初,俞敏洪称,希望新东方完全走出个人英雄主义时代。“自从新东方在美国上市之后,大部分创业元老逐渐淡出,新的职业经理人团队快速成长起来。运用制度与体系的力量推进管理的精细化、规范化,这是新东方的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在2008年,新东方在省会级城市的布点几乎完成,此时新东方试图迈开在二线城市并购的步伐,但由于不少当地培训机构(尤其是英语培训)财务状况较为混乱,而美国资本市场要求较严,新东方内部对投资并购提出了审慎的要求。在后来相当长时间内,在2013年之前,似乎新东方的投资并购也沿袭了这样的风格:看不准的前提下宁可暂时不介入,继续观察,等待时机。 (俞敏洪)    2.浑水风波    第二个危机是2012年浑水的做空。时隔四年,鲸媒体今年专访俞敏洪时他轻描淡写道:“对新东方没什么压力,他指责我们数据做假,我们没有做过假,才没有压力。”    他在今年6月内部表彰总结大会上是这样说的:“大家知道新东方是受过做空公司严重攻击的公司,浑水公司凭空伪造了一份96页的报告,说新东方的所有财务数据和教学点都是假的,把新东方的股票从25块拉到了9块4毛钱,但是两年SEC调查的结果,美国证监委最后确认新东方是没有问题的。我一开始就跟财务人员提过一句话,我跟他们说,朱镕基说过的不做假账,而不做假账是新东方财务人员的最低标准。只有行得正才能走得远。”    如果回顾浑水做空始末,可以说与外国做空机构的较量,是新东方所上的关于如何应对资本凶猛最为深刻的一课。    2012年北京时间7月17日晚间,新东方于美国时间周二盘前发布2012财年Q4财报,在财报中称公司于7月13日收到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关于VIE股权变更的调查函。新东方股价随之应声而落。雪上加霜的是,第二天,以做空中国概念股而知名的美国浑水公司在网站上发布了百页报告,并配有与新东方首席财务官的通话录音等材料,强烈建议投资者卖出新东方的股票。浑水公司对新东方的主要指责是刻意隐瞒加盟店信息、营业收入财务造假、税收减免不合理,以及审计出现漏洞等。    新东方股价随后应声下跌5.12美元,股价跌破10美元,报9.5美元,跌幅为35.02%。两日累计跌幅57.32%,创五年新低,市值蒸发近20亿美元。而高盛等国际投行也在此时宣布暂停对新东方的研究覆盖,称目前该公司受到SEC的调查,不再有充足的根据进行基本面驱动估值分析。    不过,7月19日,俞敏洪在微博上一一正面回应了浑水的指责。他直言,新东方没有私有化退市计划;尽管本人不喜欢上市,但上市了就必须一心一意经营;中国冠以新东方品牌的学校,全部是新东方直营的,泡泡少儿在一些非直营城市的合作校,只把合作费并入财报,新东方旗下子品牌泡泡少儿教育授权了19家加盟学校,满天星品牌授权了2家加盟学校;新东方一直守法纳税经营;新东方尊重美国证监委关于VIE调查,努力保护投资者利益,VIE股权结构调整后的公司——即俞敏洪本人控制实体依然受VIE结构控制;不管发生什么事情,学生和员工利益高于一切。    之后,彼时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首席财务官谢东萤、执行副总裁周成刚、国内业务执行总裁陈向东和高级副总裁沙云龙在内的公司高层人员已通报公司,计划未来三个月里动用个人资金在公开市场回购最多5000万美元新东方美国存托股(下称ADS),这使得新东方股票涨幅超15%,此后新东方股价震荡回升。    这一次,因为高管的及时回应和回购股票以及SEC调查的结果的公布,新东方较为顺利地度过了危机,也给中概股提供了一个借鉴的案例,不过此间投资者因负面消息而遭受的损失也让新东方对股市的利益纠葛和利害关系有了新的认识。可以说,经历此事的管理层都被扒了层皮,因为仅仅依靠教育情怀,并不能应对来自资本市场的看不见的敌人。    3.新形势下的转身    第三次危机是隐隐持续的,看上去较为隐秘,却成为俞敏洪心中一个结,直到2016财年他才舒了口气。这个潜在的危机来自于市场竞争格局的改变以及新东方业绩的下滑。    2013年,新东方遭遇了自2007年的首次季度亏损,无序扩张被归结为主要原因,为控制成本,新东方开始整顿人员队伍并关闭亏损的教学中心。接下来在从2014年6月开始的2015财年,公司连续四个财季出现净利润下滑,全年总营收12.47亿美元,同比仅增长9.5%;净利润1.51亿美元,同比下降23.4%,在俞敏洪看来,这就是“溃败”。    与此同时,2013年年底和2014年初各种在线教育(网易云课堂)创业者打着“颠覆新东方”的旗号横空出世,一批新东方的老将也扎推前后离职创业。一时间,“老大哥”仿佛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    新东方也在此时挣扎求变。新东方内部员工最深的感受大致有三个,一是新东方从2014年起坚定了对O2O学习系统的投入、双师体系、私播课的尝试。二是组织结构的调整,例如内部新的OA系统、CRM系统、一卡通等企业应用陆续推出,线上线下业务体系之间壁垒的打破以及考核创新。第三个令人咋舌的变化,是从2016财年起,新东方校长们的薪酬指标中,再也不出现收入和利润这两个指标了,而更注重教学产品、教学质量、老师素质、客户推荐率这些考核指标。     ※投入O2O    在2016财年,新东方为O2O互动教学系统上投入的研发费用达5400万美元。比如在中学生业务上,新东方在全国全面推行的VPS进步可视产品体系,梳理了知识分层和个性化评估的功能,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时刻注意到自己的强项和弱项在哪里,使得学习更加有的放矢,摆脱过去的盲目题海战术。    在O2O教学模式下,教师上课主要依据线上教学体系在线下授课,以个人风格为辅,以实现教学内容体系和教学流程可控化管理,一定程度上意味着过去新东方引以为豪的“名师驱动”的增长方式正在谋求转型,转型的核心是优质内容的沉淀和标准化教学产品的打磨。而在二线以下城市,优质老师课程资源通过互联网传播,线下教学中心老师进行监督辅助的“双师”模式也是O2O的另一种体现。    优能中学的老师,在地面授课的同时推出了私播课(SPOC),根据知识点录制线上的视频课,作为线下课程的补充,每次的私播课结束后,老师会安排统一答疑时间,提供半小时的免费在线答疑。有数据称,2016财年私播课营收同比增长100%到2000万元。此外,新东方还研发了“我学”网络续班系统,因为可以随时随地可以报名,一个学校可能一天报名的收入就超过一千万。    ※组织架构    在组织结构的调整方面,针对大学生市场的新东方在线国内考试项目部和新东方学校的国内部在2015年的6月实现了合并,有一位总负责人对线上线下的业绩负责,结果很快就解决了过去双方独自运营的矛盾,并形成了合力,据称半年这块业务就出现了明显的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就新东方发家的以留学语培为主的海外业务也在整合和扩张中寻求新的增长点。新任CEO周成刚自2008年以副总裁身份接手前途出国留学业务后,开始针对留学产业链队新东方业务进行整合,从打破前途出国与各地新东方学校之间的“壁垒”开始,逐渐将新东方国外考试、出国留学、回国就业环节连接在一起,整合打造新东方出国留学的闭环。比如2014年成立的海威时代就是提供前端(出国考试教育)、中端(留学咨询)之后的职业服务为归国留学生的就业提供帮助。而2016年8月份新东方学校的小语种培训业务与前途出国的小语种留学业务合并而成新东方学校欧亚教育中心,德、日、法、韩、西、意等语种的语言培训和留学申请业务将由“欧亚教育”统一负责。    新东方内部对自营的布局是:就国外、大学、中学、少儿四块业务,基于学习消费的生命周期,打造一个终身学习平台,接下来各块业务的打通和整合预计也会频繁进行。例如新东方在线旗下一款以免费APP(多纳)起家的多纳学科英语是否有可能与泡泡少儿英语整合?新东方在线的B端业务又会不会与优能的K12业务打通?(新东方业务构架)    ※被砍掉的考核指标    “之前新东方有各种各样的犹豫动摇,有主张以营销为主的领导(校长),也有主张以开拓教学区为主的领导,也有主张光扩大影响力、不注重练内功的状态。之前思想不太统一,所以导致新东方下面在做事情的时候,每个人的想法都不太一样,当然,每个人都在探索一条让新东方发展更好的道路。但等一切浮华飘尽以后,回过头来看,教育行业其实有它自身成长的规律。”    2016财年开始时俞敏洪拍板要求,新东方校长们的薪酬指标中,再也不出现收入和利润这两个指标了,俞敏洪之前接受鲸媒体采访时这样解释的,他认为更注重教学产品、教学质量、老师素质、客户推荐率这些考核指标,回归产品和教育本质,遏制分校教学质量下降,为完成业绩盲目涨价的不正之风。    在俞敏洪看来,也就是这次令新东方CFO捏一把汗的改革,终于让新东方在2016财年扭转了利润下滑的趋势,并且营收将破百亿元大关,而且还带来了股价在上市以来的最高点,自6月份以来,新东方市值突破60亿美元,昨天晚间盘中市值一度超过70亿美元。另外,从新东方在线的招股书看,其最新估值超过30亿元人民币。    较10年前的新东方,10年后新东方的营收也比当初增长了10倍。    分析认为,在全球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中,相对高速增长、高市值的科技公司,教育公司有稳健的现金流和增长率,真金白银的线下资产相较烧钱过狠的互联网虚拟经济更为值钱,中国二胎和“80后”家长的崛起,也是提振中国教育中概股尤其是具有K12概念及覆盖全年龄段产业链业务的教育机构市值的驱动力。      4.管理者的更迭    在十周年之际CEO的更迭是一个微妙的信号。    卸任CEO、成为董事会执行董事长并继续负责公司的业务战略和运营的俞敏洪在过去的20多年一直是新东方文化的代言人和灵魂人物,许多事情会亲力亲为。知情人士透露,关于“退居幕后”早已酝酿许久,如果不是因为这一波在线教育潮的冲击以及新东方内部的高管流动,可能俞敏洪的身份会更早一些变化。但还有不少人认为,俞敏洪的职位变动事实上与阿里巴巴集团马云此前所高调宣称的“退休”有相似之处,马云在2013年5月卸任CEO,专任董事局主席,但事实证明,“退休”之后马云并没有更闲,公司重大的决策上,马云的话语权依然难以撼动。    “我现在主要抓战略方向,除了战略方向,剩下的我就不管了。具体来说,我抓的一是大方向确定,二是战略大方向和政策怎么进入考核实施。”今年6月,俞敏洪是这样告诉鲸媒体的。    对于俞敏洪主抓的战略,投资必然是重头之一,新东方所投的教育项目,以及俞敏洪旗下的洪泰基金所投的创业项目(跟消费者日常餐饮、娱乐相关的项目,健康、医疗以及教育项目,以及移动互联网的相关领域)均颇受外界瞩目。针对新东方投资遵循的“四圈”战略(四个圈分别是地面教育圈、护卫圈、投资圈、O2O圈)。“投资圈”,是指新东方参股、扶持新公司,业务必须和新东方互补,未来上市或全部由新东方控股;而新东方通过自身业务和投资业务的相互促进,从年龄层、产业业态、互联网等各个方面,打造出一个教育产业生态圈,构成了新东方的“护卫圈”。    回顾过去两年,新东方的投资有寓乐湾、童伴教育、嘿哈科技、乐博乐博机器人等少儿教育创业项目,K12方面有口语100、新科数媒、乐乐课堂等,也有高顿网校、达内等职业教育公司,其他还入股了斯芬克、决胜网、动吧、异乡好居、掌通家园、点师成金等,收购了湖南万婴连锁幼儿园、时差网。新东方还开始以开放的心态跟ATA、腾讯等公司探索跨领域合作。    俞敏洪曾表示:“新东方的教育核心是从0岁到25岁的教育服务,在这之上,不管是线上的还是线下的,只要跟新东方形成教育产业链互补的。新东方到现在为止投了25家左右,基本都是照着这个思路做的。”    打造一个教育和学习的生态圈以纵横两条线来布局是新东方希望的。第一条产品线,从学前教育到成人教育,从英语学习到非英语学习,从考试类到非考试类的产品。纵向的产品线,既有培训业、文化出版业、在线业务、出国咨询、就业服务,又有互联网公司的孵化和投资,这些业务相互补充,形成生态圈,增强新东方的抗风险能力。    不得不提的是,这个生态圈的规划离不开周成刚,他是俞敏洪的高考复读的同学,2000年加盟新东方时,他就很清晰地将自己定位为职业经理人。除了“用5年时间,扶起新东方的留学咨询业务,让新东方前途出国年收入翻了20倍,2015财年收入超7亿元”的战绩外,周成刚几乎管理过新东方的所有重要业务,包括各项目中心、各新东方学校、出国留学、国际游学等。从俞敏洪“我的很多朋友都走了,但是他一直还在”的话语中,不难看出俞敏洪对他的信任和感激。    周成刚在2016年1月刚出任新东方集团总裁,2016年9月就出任新东方集团CEO,从中也不难看出新东方谋求继续转身的急切和渴望。接下来新东方内部管理的进一步改革,产业链的进一步布局和生态的进一步搭建。值得庆幸的是,周成刚的上任,资本市场给予了正面的评价。    “我很荣幸能够带领新东方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周成刚在上任时对外公布的致辞里如是说。在位置发生了变化的俞敏洪和周成刚两位管理者的带领下,在下一个阶段产生蜕变的新东方,将会是进击的巨人、灵活的猴子、稳重的大象抑或是??? (周成刚)...

      祝贺天圣制药成功在中小板上市

      2017年05月19 11:03:12

      盛世景资产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盛世景”)所投企业IPO大军再次扩大阵容——重庆天圣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名称:天圣制药;股票代码:002872)于今日正式挂牌深交所中小板。  天圣制药本次公开发行5,300万股,发行价格22.37元/股,发行后总股本为21,200万股。今日天圣制药的开盘价为26.84元,最高股价32.21元,市值68.29亿元,是重庆市今年以来最大规模IPO。天圣制药预计募集资金总额约为11.86亿元。天圣制药的招股书显示,本次募集的资金主要用于投资以下项目:天圣制药成立于2001年10月16日,注册于重庆垫江桂溪朝阳工业园区,公司主要从事医药制造与医药流通业务,业务范围涵盖中药材种植加工、药物研发、医药制造、医药流通等多个领域。公司药品生产品种丰富,目前公司生产18个剂型、200余个药品品种,共拥有300余个国家药监总局批准的药品批准文号,主要生产销售口服固体制剂、小容量注射剂、大容量注射剂。  在医药大健康领域,盛世景坚持以“PE的眼光”和“投行的手段”作为股权投资的核心理念,注重打造医药生态圈,具体来说就是充分发挥团队专业背景、资源及业务能力优势,打通所投医药企业之间的业务脉络,串联医药制造企业与医药商业,助力医院与医药商业及医药制造业的携手,打造企业、医院、投资机构、协会、地方资源五位一体的生态系统,实现投资企业内涵式、外延式双线增长。盛世景在医药大健康领域已经布局了中药制造、创新药研发和生产、医疗服务业、医药流通行业、智慧医疗等细分领域的项目。先后投资了步长制药、天圣制药、同济堂医药、京颐股份、长江医药、长江脉、心医国际、柯菲平等优质企业,总投资规模已超过15亿。近年来,盛世景在医药健康领域的成绩单格外抢眼,该领域系统布局的战略目标已初步达成,并进入播种和收获的良性循环。作为盛世景年初提出的“六个中国”投资策略的重要一环,2017年以来,“健康中国”板块在风雨兼程中收获成就、在稳扎稳打中创造价值。盛世景将继续深耕关系着国计民生的医药大健康,在该领域再创佳绩!        天圣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多年的研发与实践,在进行新药研发的同时,亦不断对现有品种、大品种进行技术改造和二次开发,包括对中药注射剂、独家中药大品种的工艺质量开展优化研究及再评价研究工作。目前公司已拥有的多项药品发明专利以及多项药品生产核心专有技术,均应用于主导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中,技术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        未来三年天圣制药在医药制造板块将遵循“整合、创新、提高”的产业发展方针,进一步整合公司内外资源,调整和优化产品结构,改造落后生产装备,扩大优势产品的产能,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提高市场综合竞争力,继续做大做强口服固体制剂、大容量注射剂、小容量注射剂市场的同时,稳步提高中药饮片、药用空心胶囊的市场份额。在医药流通领域,公司将继续稳定现有客户、发展新客户,与医院客户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在优先供应公司自制药品品种基础上,进一步寻求与优质供应商的合作,增加药品的供应品种及供应量,继续提高公司在重庆地区各级医院的市场覆盖率及单家医院的品种覆盖率。天圣制药拟将主营业务延伸至医疗健康服务领域,正在开展“791互联网医疗计划”。“791互联网医疗计划”为公司全资子公司柒玖壹股份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平台,利用移动互联网提供线上咨询、线下诊疗并结合连锁药房的新型就医模式。该计划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患者与医院及医生的实时对接,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全天候、全方位的立体医疗服务体系,全面实现医疗诊治活动的高效、信息和便捷化服务。目前,该计划已在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和重庆市江北区人民医院正式上线,开展预约挂号、专家咨询、报告单查询、自助缴费、电子处方和药品O2O等服务。        天圣制药以“全心全意服务人类健康”为使命,始终坚持以“以民为天”、“以质为圣”的经营管理理念,将产品质量视为公司第一生命,将“精品化战略、创新型战略、人才化战略”确定为公司发展的核心战略,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强化产品服务、完善创新体制、加强科学管理,使公司发展成为现代化的大型医药企业集团,医药制造、医药流通业务规模均跻身全国前列。 ...

      1 - 1 / 共6条新闻

      资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