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加载中,请稍后

      您的购物车暂无商品

      首页 资讯 高云峰:政府不要在起跑线上发奖牌

      高云峰:政府不要在起跑线上发奖牌

      第十九届北大光华新年论坛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新时代 新思想——致敬改革开放40年,庆祝北大建校120周年”。大族激光董事长高云峰出席论坛并发言。

      高云峰表示,当前制造业在社会财富中占比日渐式微,大量资金从制造业抽离,出现了产业空心化的趋势。但人口红利、海量消费群体和巨大体量金融资本支撑仍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巨大优势。

      高云峰提醒,政府在推动创新中,不要在起跑线上发奖牌。他举例称,有些人有漂亮的简历和学历,但他们已经不会创新了,整天忙于庞杂事务,从来不参加具体研究。一线基层的工程师、科研小组却没有得到任何的回报和激励。“我们应该学会在跑道终点发奖牌,谁把这个事情做成了,就给谁发奖牌,这是核心导向。”

      对于制造业的未来,高云峰并不悲观。他表示,随着转型升级,有很多战略新兴产业面临着爆发式增长。如电动汽车及其动力电池行业、以苹果为代表的移动终端行业、机器人产业等,都存在巨大商机。

      以下为实录:

      我来自装备制造业,所以我今天给大家汇报一下装备制造业目前的一些情况。

      中国制造业出现快速空心化趋势

      世界制造业强国,我总结一个模式就是德意志模式。德意志模式有一个特点,几百年来它的私有财产保护制度,包括遗产税制度,非常好地催生了广大的家族企业。这些家族企业以打造百年老店为名,形成了技术、工艺、品牌、文化、渠道以及各类资源上百年的跨代积累,诞生了几乎所有细分领域的隐性冠军。虽然我们今天都在谈中国制造业走向世界,其实大家仔细想一下,几乎在所有的制造业领域,最好的确实是德国、日本、意大利,他们几乎占了八成以上。

      我们再研究一下美国的制造业模式,美国制造业模式其实很有特点,凭借全球化的领袖地位,及其在英语、美元、移民国家,政治、经济、法律、军事体系、定义国际标准等方面的优势,近140年以来,美国一直保持GDP全球第一的领导地位,没有任何人可以跟他相比。

      美国的制造业有两个特点:第一是充分利用了全球化的特权,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构建了工业化制造优势,是大工业化的制造业。另外,美国充分利用了知识产权主要发源地这样一个优势。我们应该承认,美国是地球主要的知识产权发源地,这是毫无疑问的。他引领了新经济、新产业的浪潮,每一个新经济、新产业主要的投弹仓都在美国制造业。

      我们再看一下韩国制造业模式,大家知道韩国没有任何资源,淡水资源非常紧缺,需要依赖北朝鲜,对于整个国家是非常大的一个困难,土地资源也非常小。但我们看到非常有意思,韩国支撑了十大商社,参与国际竞争。因为弹丸之地没有资源,要发展外向型经济,什么概念呢?就是要从外国把钱赚归来,外向型经济支撑十大商社,十大商社占韩国GDP的84%。很多人认为是负面的,从某一个维度来讲是负面的。但是从另外一个维度来看,作为这样一个小国家不这样做一点办法都没有,因为没有资格参与国际竞争。最后的结果不用说了,韩国已经成为经济中心强国。大家耳熟能详的这么多公司,采取的战略对我们国家非常有战略意义,外向型经济切分世界财富的蛋糕。其实我们仔细看看,中国台湾也有这样的类似特点、新加坡有类似的特点。

      中国怎么走?总书记在江苏视察的时候讲话,“中国这么大,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发展壮大实体经济,不能走单一发展的路子,脱实向虚的路子。发展实体经济就一定要把制造业搞好,当前特别要抓好创新驱动,掌握和运用好关键技术。”这已经回答了中国怎么走的问题。

      但是我们要看到,中国的制造业其实还是任重道远,大家都说我们是世界工厂,其实我们仔细看一下中国的制造业是奠定于计划经济时代,我们发展于改革开放四十年。但是不得不承认部分老国有企业、资源性行业,或者是垄断行业的机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这种情况在非沿海地区还是相当普遍的,占比还是非常大。沿海地区以民营经济、外资企业以及新经济为代表,在部分领域获得蓬勃发展。

      但是确实出现了一个情况,最近十年以来,由于受到房地产、金融证券、互联网挤出效应的影响。什么叫挤出效应?就是制造业在社会财富中占比日渐式微,大量资金从制造业抽离,出现了产业空心化的趋势。以珠三角为例,珠三角港资企业占比是非常高的。改革开放之后,香港企业曾经占到中国转过来的投资企业的50%,香港企业在珠三角大片地撤出,占到八成。这个情况不是夸张的,你到东莞去看看大片的企业转产、撤出不做了,各种各样的情况。产业空心化确实不是说的,真的是在空心化,非常快速的空心化。

      目前怎么来看中国的制造业?按照低的标准来看我们是世界工厂;但是如果按照高的标准来看,我们是环境污染、消耗资源,而且不赚钱。整体水平处于国际产业分工链较低端的水平。

      人口红利仍是相当长时间内中国制造业腾飞的基础

      中国制造业怎么办呢?实际上中国制造还是依靠我们的资源,人口红利在相当长时间内还会是中国制造业腾飞的基础。怎么说呢?首先,大量廉价优质劳动力在相当长时间仍然具有成本优势,虽然成本有所上升,但是在世界范围内由于我们生产效率的提高、劳动人口素质比较高,我们仍然具有成本优势。第二,这几年大家看得比较清楚,海量的消费群体支撑了中国制造业的市场优势。以我们公司为例,我们工业激光设备做了一个统计,最近三年世界新增订单50%来自中国,这是什么概念?中国的消费群体、消费能力市场是主要的驱动。第三是巨大体量的金融资本支撑了中国制造业的规模优势。由于中国目前金融体量很大,下一步发展制造业这是至关重要的。

      在这里我想以一个微观的例子,给大家报告一下我们是怎么做的?我是北航毕业的,在南京航空学院教了六年书。从南航去深圳创业的时候一个顾客给了我40万人民币,然后我就在深圳租了100万平方米的房子开始创造大族激光,一直积累到2004年上市。我在总结,开始创业的时候什么都没有,连启动资金40万都是客户付的预付款,是有条件的,三个月要交合格的机器。第一产品没有市场,第二企业没什么技术,第三可以说没有发展资金。

      经过二十年,实际上我们现在改变了世界工业激光市场的格局。我简单跟大家汇报一下:我们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若干个全球第一,而且我们很多指标怎么排都是第一名和第二名,这个成绩应该说是相当不错的,二十年从零起步就做到的。

      我们怎么做到的?我们理解成反向技术创新。什么叫反向技术创新?由于时间关系只讲一个点,目前我们讲的创新,中国科学院有那么多研究所,但最后的创新成果不太好,必须要承认这是事实,结果不是很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是因为我们的创新体制还是计划科研体制,到目前还没有完全进行改革。

      减税是推动自主创新最好的方法

      我在这里要反复强调几点,大家都在说深圳适合高科技企业。我跟大家讲,深圳的企业是野生的,所以今天才成为高科技企业。深圳有很多做法,当然现在政府为了推动创新其实做了很多努力,出发点是非常好的,有很多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等等,给了很多钱,有很多院士、博导等等,但我们没有留意到这个挤出效应。挤出效应是什么概念,你认定了一批人就挤出了更多的人,我们要学会赛马不要相马,这样才能实现万马奔腾的局面。人才是培养出来的吗?当然人才也可以培养,(但终究)人才是打拼出来的。

      我们政府怎么样推动创新呢?我们应该学会不要在起跑线上发奖牌,为什么在起跑线发奖牌呢?他们把很多人引进来,漂亮的简历、漂亮的学历,他们已经不会创新了,而且他们整天忙于政协委员、人大代表,从来不参加研究具体的事情。一线基层的工程师、科研小组没有得到任何的回报和激励。我们应该学会在跑道终点发奖牌,谁把这个事情做成了我给发奖牌。这是一个核心的导向,有了这个核心导向,创新才能发展。

      中国制造业一定要想到这种机制,要让14亿老百姓全部动起来才能集聚中国力量,因为人口红利永远是我们的第一竞争力。所以我的一个观点,环境建设永远是政府实施新驱动的最有效抓手。

      我们现在该往哪个方向走,是不是现在没什么好做了,有很多悲观情绪,不知道该怎么抓?其实不是这样的,随着转型升级,确实有很多的战略新兴产业面临着爆发式的增长。随便举几个例子:电动汽车及其动力电池行业,以一些标杆企业为例,某一个企业今年的生产量是5G瓦时,订单是30G瓦时,这是电池行业。英国政府已经规定,到某某年禁止销售燃油汽车,全部要电动汽车才能销售,这是一个巨大的发展机会。还有很多很多,以苹果为代表的移动终端行业,包括国内的华为、中兴、小米等等,也有一些巨大的商业机会。另外,全面兴起的机器人产业,这个发展也非常快,大家稍微留意一下也会知道。

      以我们激光行业为例,二十年前我们生产的激光器是把电能转化为光能的一种装置,我们的转化效率只有3%,97%的能量变成热能,我们还要生产一种非常复杂的冷却系统把热能带走。我们今天已经做到转换热能35%,大概是什么样的变革?万瓦的激光器全面进入终端市场,这个给我们打开了无限的市场空间,市场呈现爆发式的增长。以我们激光技术为代表的先进装备制造业,也是中国制造业的核心。装备制造业也面临非常大的升级换代契机,机会是非常多的。

      我们全社会确实要凝聚共识,要打造制造业强国,政策红利确实是关键。现在很多自主方式都是由政府机关把这个钱分到各个部委,经贸、信息、发改都有钱,每个都有名录,然后评定申请,这都是公开的秘密。还有中介公司要抽成30%,最后项目实施的人只能拿到70%。层层盘剥,到第一线拿到的钱已经很少了,而且很多公司拿到这个钱是假创新的,都分掉了、用掉了,根本没有用到项目上。这是一个现状。

      实际上,我们要怎么样真正推自主创新呢?其实减税是最好的方式,减税好在哪里?谁的销售额高谁减税就多,这种方式就是所谓的终点发奖牌。我讲财税制度改革是非常重要的方式,目前的增值税是一种流转税制度,流转税就是燕过拔毛的政策。原来我们市场经济有一种叫投机倒把,所以我们当时为了投机倒把推出了增值税制度。实际上我们下一步要想实现市场经济,鼓励这些高附加值的、利润高的企业优先发展,就应该对他们少征税、简化税制,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怎么样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很多行政性的政策。这个政策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呢?金融服务业等比较赚钱的垄断行业要支持、补贴实体经济。这样我们的制造业就会有赚钱效益产生。我要说的一句话是,你鼓励什么就让什么赚钱。很简单的道理。

      总之来说,中国制造业还是大有希望的,我们应该率先实行产权制度改革,应该率先突破一些战略新兴产业,我觉得我对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还是充满信心的。谢谢。

      问答:工业可靠性比先进性更重要

      陈玉宇(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我感觉我欣赏的部分他们都没鼓掌,你讲错的部分他们都鼓掌了。

      高云峰:我举一个例子,我说什么叫高科技,我自己的理解是不成熟的技术就是高科技,当能做到相对成熟就获得了比较优势。大家都知道,比较优势最后获得了绝对结果。在我们这个行业,当时有很多同行非常强大,比我们强大多了。当时我们的激光器是什么情况呢?质量特别不好,不好到什么程度呢?参加鉴定的专家一看还不错,一转身激光没光了,可长可短,短的5分钟,长的几个小时。就是这么一个情况。当时的可靠性不适宜用于工业化生产。我们当时作为民营企业无知者无畏,就把机器卖给客户了,卖给客户之后机器坏了,他让我去修,必须要修好。我跟员工说,如果你们修不好,就不用回家了,因为客户要退货,我们没钱退货,公司直接就倒闭了,所以说你们必须要修好。修好晚上回来开会,开始发言,什么地方坏了,怎么修好的。我们利用大数据统计了一下:85%的故障全是工艺问题,都是重复发生的。我们就进行改造,第二天工程师在外面修,家里的工程师在改,从1996年一直改到1999年,激光导标机24小时不停止工作了。

      我们做到什么了呢?我们意识到当时的可靠性比先进性重要。当时大家认为激光已经足够先进了,我们同行、科学院研究所都研究下一代激光技术了。我们把可靠性解决了,所以我们赢了。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反向创新,我们的最高指令是市场需求告诉我们的,市场需求就是我们的课题,因为民营企业拿不到国家的课题经费,也拿不到各种各样的名头,真正的激励就是客户的需求。客户的需求就是订单,你解决了订单就直接给你电汇,这种情况下就会生存下来。我们以市场导向确定你的研发方向,这就是反向技术创新。

      所以,我们按照这种模式,应该说深圳有一大批这样的企业,我们一步一步往前走。随着自己实力的扩大,当然我们就变成了全系列的系统化创新。我们现在有1.2万名员工,有4000名专职研发人员。后来我和中国科学院长城研究所的人聊,“你有多少在编人员”,他说“在编人员1020人”,我就很有信心。“每年的课题经费是2.5万”,我们十几个亿,我们的投入、资金上是几倍于他,我的研发能力就打出来了。

       

      0 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抢沙发吧

      资讯分类